這天又是研習的日子,一早沿著八卦山後山的路前進,便可見許多騎單車運動的人,正是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最佳寫照。開了約一個小時的車程,到了研習的地點:芬園,該名緣由據傳於清朝年間,有人在此地種植菸草〈閩語稱菸為芬或薰〉,故稱「芬園」。



一到芬園就可看到數不清的鳳梨田,算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。此次研習的文德國小海拔350,為本縣地勢最高的學校,學生人數八十多人,是一所迷你的學校,四周亦可見鳳梨田,很偏僻的感覺,周圍似乎都沒有什麼東西,生活可真不方便,真佩服住在這邊的人。



參加研習,總喜歡四處看看,剛好附近有個挑水古道,據傳約有百年以上歷史。其由來為清朝時期因道路交通不發達,當地先民為生活飲水問題,在八卦山脈發現一山澗溝渠,終年有泉水源源不絕流出,於是在泉水湧出的源頭,挖掘兩處深約 十公尺 的取水井,供村民們飲水之用,並將取水必經的山間小路用岩石砌成一階階的步道,即為挑水古道



挑水古道,全長約 二公里 ,入口處為仿日式神社拱門,途中可見濃密的荔枝與龍眼樹林,不時也傳來鳥鳴聲,感覺是那麼幽淨美好,很喜歡這種感覺,彷彿塵世喧囂都已拋在腦後,



沿著步道漫步,累了還有古式的涼亭可休憩片刻。



之後可見百年前先民取水所建的二口湧泉井,但井中的水已乾枯,而且似乎有整修過,感覺很新。



途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為天梯的地方,坡度滿陡的,整條路是由無數石頭所排列成的,必須小心踏著石頭前進,如不留心有可能踩空就危險了。



天梯途中還會經過幾個樹叢,跨過樹叢宛如到了另一個地方,但下去容易,上去可就折騰人。



雖是十月天,挑水古道步道還可見少許的油桐花,更增添幾許浪漫感。


 



回家途中,還繞去芬園有名的三級古蹟寶藏寺。據傳寶藏寺原是奉祀觀音菩薩的小寺,曾有一位來自嘉義的泉州人帶來了媽祖的神符,顯赫威靈,信仰人士日多,地方士坤許炎光乃倡議重建前殿,於雍正十一年(西元1733)完工,並迎來鹿港天后宮媽祖分靈神像奉祀。



寶藏寺為昔日臺灣中部號稱二寺三巖之一的佛教名勝,寺後有一登山小步道,從上往下俯視,可見一望無際的田野。


約六點回到家,天色已漸暗,又是一天美好的結束。


96.10.2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v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